前幾天看到一則笑話:「世界上不會游泳的是哪兩種人?──────媳婦和媽媽」
大家都知道這個梗吧?
就是那個困擾所有丈夫的難題:「太太問先生:『如果我和你媽同時掉到水裡,你會先救誰?』」
這個難題有衍生的笑話:(我也是看來的)
有位中年太太去學游泳,友人問她幹嘛這麼老了才學?
她說,因為我不小心聽到媳婦問我兒子:『如果我和你媽同時掉到水裡,你會先救誰?』我看他很為難,所以就來學了。
隔了幾天,那媳婦又問先生:你到底要先救誰啦?
他說:「我媽會游泳,不用我下水救她。」
媳婦不死心又說,你一定要下水啦!
他就說:「那妳死定了,因為我不會游泳,我媽一定會先救我。」
在我婚姻存續期間,我和婆婆的關係就跟一般的婆媳差不多,表面上客客氣氣笑咪咪,但心裡或多或少都在壓抑對彼此的不滿,甚至一點點厭惡,就是能不見面最好不要見的那樣。
尤其婆婆守寡多年,單親媽媽含莘茹苦扶養兒子長大,看到新婚的兒子對我好,她一點也不開心,常比較兒子愛她多還是愛我多?
那幾年,我和她相處時都抱著忍耐的心情在度日。離婚後,我最開心的事就是不用再和婆婆相處,過年過節不必去高雄,可以好好在家享受難得的連假。
但畢竟她是我小孩的阿媽,他們還小的時候,我一年至少帶他們去她家兩次。
我送他們到她家門口、要回台北時再去她家接,所以一年至少見她四次。
這幾年我兒子女兒可以自己坐車去南部後,我就完全不用看到她了。
直到去年那天清晨,看到高雄氣爆的新聞,我不加思索馬上打電話給她(很驚訝電話號碼我竟然沒忘,都好幾年沒打了),她說沒受到影響;我客套的寒喧幾句就掛電話。
大概十幾分鐘後我兒子忽然打給我:「阿媽說妳剛才打給她?」
「對呀,你怎麼知道?」
「因為我剛才也打給她,她說的。」
兒子很驚訝我竟然會關心她,因為離婚後我和婆婆幾乎沒來往。誰叫她兒子要對我做那麼糟的事,我能不恨烏及屋嗎?
但是,自從成為基督徒後,我有時覺得應該對婆婆好一點。畢竟她已經八十幾歲了,難道要等到那個時候才去看她嗎?(那個時候去看又有屁用呢?)
她一直都一個人住。
前不久我去高雄出差,開完會,天還很亮,我忽然決定要去看她。
打電話確定她在家後,我買了兩樣水果,坐上計程車。
在她家待了一個小時。
雖然已經八十幾歲,但她超乎我想像的耳聰目明、身體健康,可以每天騎一個小時的腳踏車(高雄的腳踏車專用道很安全)。
她聊些我認識的她的親戚近況,絕口沒提我前夫及她第二任媳婦的事,真是很有EQ的老太太。
後來我跟幾位朋友說:「我做了一件你們不會相信的事────我去看我婆婆喔!」
「哇啊!怎麼可能?阿米,這是我認識的妳嗎?」
哈哈哈!他們的反應很正常,因為以前的我絕不可能做這件事,可是我現在不一樣了,我是基督徒了,想多關心別人、為別人付出。
「妳去看她,她一定很高興吧?」這是朋友接下來問我的。
「也許吧,但是我也得到很多。」
除了放下對她的怨懟,她的近況讓我很有感觸───
她前半輩子過得很辛苦,但後半輩子苦盡甘來;
她沒有抱怨任何事,健康樂活。
有些朋友的長輩到這年紀已經病痛纏身,需要外傭照顧(而我爸媽早就在天堂),但她身手矯健,活到一百歲不是問題。
這個改變對我的意義是:關心本來就愛的人是理所當然的,但要我去關心本來討厭的人,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我做到了。
感謝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