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奈思比定見

 

我們看到的世界,會因為我們看的方式及角度而有所不同

趨勢專家約翰.奈思比在這本書裡,分享了他看世界的方法及角度,他告訴我們如何練就一身「看見未來、預知世界潮流走向」的獨門功夫。這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武功秘笈一樣,師父傳授練功的基本招式及心法,至於能不能練到出神入化,甚至自成一家,就要看自己的慧根及下的功夫有多深。

所以,與其說這是一本趨勢分析的書,倒不如說是趨勢觀察的方法論,也可以說是趨勢觀察者的武功秘笈

 

這本書的內容分成兩二部分,奈思比在第一部告訴讀者:如何看待事物、處理資訊,也就是他的十一個定見。第二部則是他以十一個定見所看見的未來趨勢,包括文化、經濟、中國、歐洲以及創新年代的重要性。

奈思比知識淵博,引用了許多有新奇有趣的例子提到很多發人深省的歷史小故事來闡述論點,讓這本探討方法論的書顯得益加生動活潑,令人讀了還想再讀,值得玩味再三。

 

一、十一個未來定見

「境隨心轉」這個我們常用的成語,被奈思比作為第一部的開頭。他強調,重點是看待世界的心態,「幾乎各項判斷都被心態所驅使,舉凡世界大事到個人關係。」(摘自第8頁),他舉了一個個人層面的有趣例子:「如果妻子的心態就是丈夫喜歡偷腥,那她所接收到資訊一定被導向這個負面印象,想的、做的,都是和丈夫拈花惹草有關。相反的,如果妻子的心態認定丈夫既體貼又安份,同樣的資訊就會被解釋成有利的面向。」(摘自第8頁),在「吸引力法則」(註1)一書中亦曾提到類似的觀點:「在生命中,我會吸引我所注意、關心 聚焦的東西,不管是好是壞」,也就是說,如果妻子每天都想著丈夫偷腥,那麼,就算他本來是安份守己的,但總有一天,丈夫會因為她質疑、不信任所引發的爭吵,而真的去偷腥了。

奈思比要介紹的十一個定見,除了讓我們用來觀察世界趨勢外,如果運用在日常生活,則可以讓我們化繁為簡。因為這些定見亦是一種認知工具,協助我們改造自己的人生與事業。

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十一個定見的內容,以及如何運用。

(一)不是所有事都在改變

「不管你蒐集的是什麼資料,在分辨事實與明顯的變化 基本變動與一時流行時,請記住,在世界的歷史中,多數事物是不變的。」(摘自第15頁)

我們常聽到「改變是惟一的出路」之類的話,但事實真的這樣嗎?奈思比覺得,改變常常會失敗;許多企業是因為穩守其核心價值才能永續經營。

我們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總是求新求變,想看報紙、看電視、看電影、想讀暢銷書、想買最流行的衣服與包包。然後,我們發覺:我們沒有時間陪伴最親近的家人、沒有時間打電話給老朋友敍敍舊、沒有時間回家鄉看爸爸媽媽,我們忘了世界再怎麼改變,都改變不了人最需要的:與親人好友之間最親密的聯繫,這是如何都不會變的啊!

(二)未來就從現在開始

「基本變化是各種力量聯合作用的結果,很少會是單一力量的呈現。做決定前,永遠自問是否有足夠的各方力量,朝同一個方向作用。」(摘自第25頁)

事情的變化很快,但重要的是,很多變化是慢慢累積而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發生的;而這些變化要從哪裡觀察出來呢?報紙──這是奈思比想告訴讀者的。

(三)不要輕忽了統計數字

「人類的天性,就是將資訊扭曲成自己想要的結果。」(第49頁)所以,奈思比說:「不要相信政治數字。」

我們都知道數字會說話,會告訴我們真相,但是,有些數字卻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出現,比如奈思比提到地球冷化、暖化的報導,大家各執一詞,言之鑿鑿,但到底哪一個說法才是真正的趨勢呢?各方都拿著對自己有利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論述。同樣的,如果想要檢視一個團隊的績效,光聽它的口號及吹噓是沒有用的,想要知道真相,就要看它的統計數字。

(四)盡情想像,別怕出錯

「當我寫未來趨勢時,不會擔心我的分析稍後會被證明是錯誤的。只有在我不需要瞻前顧後時,才能盡情想像,提出趨勢的看法。」(摘自第51頁)

在這一章裡,奈思比用了很多愛因斯坦的故事來說明這個定見的重要性,比如:「愛因斯坦發現了這麼多的大自然秘密,是因為他從未失去赤子之心。」(摘自第54頁)

只要我們有足夠的知識及資訊,我們可以大膽假設, 尋求創新。不怕出錯的定見,讓我們能看得更遠更廣。

(五)未來就像一個拼圖

「事件的片段,無法呈現事實的完整面貌,也不會主動相互連結。我們必須找出這些事件的片段,想出來它們會如何連結,會呈現何種圖像。」(摘自第59頁)

這個定見的重點是要聯繫整合,從片段的資訊中,找出連結的方式。如果我們相要預知未來,一定要從細部著手,也就是最先注意到的事物。

(六)不要走太快了

「站在恰當的位置。」「如果我們帶著自己的願景跑到太前面,把其他人遠遠拋在後頭的話,那我們一切努力將白費。」(摘自第77頁、第67頁)

這個定見主要是在提醒先驅者,不要當浪頭的浪花,否則會最先陣亡,比如歷史中那想揭示未來的人,幾乎都不見容於當時的社會,而遭到不幸的後果。在企業中何嘗不是如此呢?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境地,有幾人能受得了這種孤寂蒼茫呢?

(七)變革,就要端出牛肉

「向前邁進的人不會因為受不了變化而抗拒變革;相反的,人們擁抱變革往往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好處」(摘自第77頁)。

人類的改變,都是基於追求更美好更便利的生活;比如讓交通更便利、生活更安全。如果沒有好的誘因,又要如何說服人們改變的必要性呢?

(八)演變是需要時間的

「事情就是需要時間,而且幾乎是比我們預期的時間來得長。」(摘自第101頁),很多科技的偉大的發明,都是長時間演變發展而來的,從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不管是電腦、飛機、電話或手機,都是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試驗與研發,才慢慢形成現在的模樣。

前不久,新生代作家九把刀接受訪受時曾說:「勤勞的人最可怕。」不管任何事情,只要持之以恒、持之以勤,久而久之,就會開花結果。

(九)把握機會,不要急著解決問題

如果想預知未來,那就要做一個機會的把握者,而非問題的解決者。這十一個定見中,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為我總是在日常瑣碎的生活中疲於奔命,忙著解決問題,而不是準備把握機會。

(十)要懂得去蕪存菁

生活,要有捨,才有得。

資訊氾濫,我們無法保留所有的東西,只有當我們先減後加,才能讓自己保持清爽愉快。我們常常要求太多,也急著去實現夢想。蘭迪.鮑許在「最後的演講」(註3)書中一再強調:「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你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會自己實現。」我們如果知道人生要的是什麼,就可以捨去不必要的束縛,勇往直前。

(十一)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詞。科技的發明,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欲望,比如想要如鳥般飛行,於是發明了飛機;想要快速的移動,於是發明了火車汽車。

最近有許多介紹北歐設計、生活風格或政經、社會制度的書籍報導。在這些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資訊中,我們能在其中學到什麼呢?

「北歐設計究竟美在哪裡?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從生活的需要而出發的設計,讓生活裡的平凡事物變美麗的態度。」(註4),就是這樣的想法,讓北歐的設計明亮、簡潔、美麗又人性,讓我們驚豔。

 

二、看見未來趨勢

蔡詩評在這本書的序言中,將奈思比的十一個定見整理為三大要點:「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以精準數字概念抓住變的趨勢」、「以想像力去穿透不變的本質」。他強調:「趨勢觀察家既要抓大方向,亦不可輕忽小意外扮演的插花效果,說到最後,不就是一種理智訓練與感性直觀的交錯運用嗎?」(摘自第12頁)

接下來,在第二部裡,奈思比用他的定見,來論述他所看見的未來世界。

(一)文化:席捲全球的視覺文化

在文化面向,報紙將逐步消亡,視覺的廣告(平面或動態)將取代文字的介紹推銷;商品越來越有設計感;建築變得越來越時尚;個人多樣化的娛樂將是客戶的主要訴求;視覺藝術則有無限的商機及潛力。

(二)經濟:民族國家到經濟領域

未來的世界,經濟領域將是大家關心的焦點,因為「國家並不會創造經濟,企業家與公司才會創造並振興經濟。政府的角色,只不過是為業家與公司創造一個有利的經營環境。」,而個人最關心的,通常不是全球經濟如何運作,也不是本國經濟的表現,而是在個人經濟域內如何能達成最大效益。(摘自第第198頁、202頁)

(三)中國:眾聲喧嘩的在地活力

這一章主要是在講中國的崛起及影響力,由於有龐大的市場及商機,「中國已經成為尋找機會者的兵家必爭之地。」

(四)歐洲:日薄西山的歷史主題樂園

歐洲對我來說,是優雅古典安逸的生活模式,充滿了歷史風味的街道,奢華的名牌精品。但在趨勢大師奈思比的眼中,卻是日薄西山的歷史主題樂園。

這其中的差別在於,奈思比看到的是社會政策及經濟成長的相關數字,而我只看到浮華的外觀。

(五)趨勢:蓄勢待發的創新年代

不管將來的世界變成什麼樣子,不管未來的文化或經濟如何蓬勃的發展,最重要而且最根本的是,我們會因為這樣而變得更開心、更快樂嗎?

基因科技的發達,讓人類能夠取代上帝的手來複製生命,但是,能複製快樂嗎?看看我們的生活,「我們在到處充滿誘惑與刺激的世界裡,企圖盡可能地塞滿各種消費品與經驗。...結果只是讓我們在對人生的期望與現實的落差中痛苦萬分,進而感到時間永遠不夠用。」(註4)

在奈思比的眼中,他觀注到更高層面的問題:「人類的存在意義為何?...我們要怎樣過日子。我們關心所擁有的物質事物,卻常常忘記灌溉我們的心田。...不論未來能帶給我們什麼新希望,如果沒有歡樂的話,一切都是枉然。」

三、未來

在資訊氾濫的社會裡,不管是電子媒體或平面媒體,都讓人目不暇給。我們要如何在茫茫大海裡找到方向?「定見就像天上的星星,而我們的心宛如飄蕩在資訊大洋裡的小 ,我們需要那些星,指引我們安全到達彼岸」(摘自本書第9頁)。書中所提到的定見,就像航行大海時,不可或缺的指南針,指引我們過濾資訊的方向,讓我們事半功倍,朝著明確的方向行駛。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未來,總有一天會成為下一個世代的過去,而我們想要留下什麼呢?又能留下什麼呢?我想,這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

同時,當我們了解奈思比的定見以及他所觀察到的世界趨勢後,我們要如何以自己的方式來看待未來?我們又該如何形塑自己的定見呢?

就讓我以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詩句來作為結語(註5):

你再也不會透過我的眼睛去凝望世界了。

你再也不會接收我手中的任何東西了。

你將學會傾聽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

你將不再是宇宙中默默消失的微塵。」

──────────────────────────

註1  麥可.J羅西爾著,《吸引力法則》,林說俐譯,第25頁,方智出版社,2007年11月。

註2 涂翠珊著,《北歐四季透明筆記》,第124頁,圓神出版社,2007年12月。

註3 蘭迪.鮑許著,《最後的演講》,陳信宏譯,第245頁,方智出版社,2008年7月。

註4  Carl Honore著,《慢活》,顏湘如譯,大塊文化出版,

註5 亞歷士.羅維拉著,《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范湲譯,圓神出版社,2005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甜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